再不理解这个词,你就落伍了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8w) 2024-03-05 09:58:20

最近几个月,“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概念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并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流行语。

1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进行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这次集体学习中,对新质生产力作出了系统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蔡之兵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从全球层面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与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生产力革命进入实质性爆发阶段相适应的必然结果;从国内层面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支撑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实质性成效的必然举措。

再不理解这个词,你就落伍了_https://www.izongheng.net_创新_第1张

2023年9月7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图/新华

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随后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为何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于黑龙江视察时提到的?长期专注于创新创业经济、东北振兴等领域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政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这是由于东北的特殊性,既具备相应的条件和基础,同时又与国内发达地区存在着差距,东北下一步的发展需要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有所突破。

不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绝不限于东北地区。

2023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新质生产力再次被重点提及。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工信部工业和信息化法治战略与管理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典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从2020年到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时会着重调研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其中多个调研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展开。到了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就被系统性地提了出来。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魏崇辉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新质生产力的逻辑基础根植于满足人民群众实际需求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其形成伴随并要求生产关系的重塑,强调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包括科技、人才、数据、信息和管理等要素的重要性。

魏崇辉解释说,传统产业是以传统能源为动力,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载体的,新质生产力则为传统工业更换了动力引擎和作业载体,从而实现产业形态上的升级。

在《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统筹的三组重要关系》一文中,刘典提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通过数字资本和技术创新来发展面向未来的生产力体系。“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不只在于量的扩张,更重要的是质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在传统工业基础上,新质生产力强化了数据、知识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时更注重绿色、循环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024年1月底进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是各方进一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刘典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首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给出战略定性,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多位专家指出,未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以及高质量发展的推动,都离不开新质生产力的作用。蔡之兵表示,一方面,新质生产力锚定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抓手,为接下来的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也对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出了更清晰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各地经济发展模式的高质量转型。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胡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还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未来还将为提升我国的全球竞争力构建持久动力。李政也表示,在优势和竞争压力并存下,中国需要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巩固成果并蓄积发展新动能的先手棋,培育竞争新优势。

再不理解这个词,你就落伍了_https://www.izongheng.net_创新_第2张

1月10日,在理想汽车江苏常州基地车间,机械手臂进行焊接作业。图/新华

生产力理论的创新

在今年1月底,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1980年代中期,新质生产力就曾出现在学术界的讨论中。

根据刘典的梳理,1981年之后,不少学者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相关讨论,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进》《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若干理论问题》《论生产力流动的功能与效应》《关于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效应》等多篇文章都出现过“新质生产力”的提法。

不过,李政认为,1980年代中期学术界出现的类似“新质生产力”的提法或概念,多停留在“旧的生产力”或“原生产力”“传统生产力”的对立面进行描述,缺乏系统的概括与阐释。

李政进一步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对新质生产力的表述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综合性和突破性,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提供了新的视角。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对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解读。该负责人也表示,“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

刘典认为,“新质生产力”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问题提出重要论断,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的命题。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程度直接决定了这一发展阶段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完成。在生产力较低的发展阶段,就需要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等生产力发展到了较高水平,就需要动态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更高层次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蔡之兵表示,只有始终重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匹配程度并采取有效举措,对制约两者匹配度的症结和障碍进行改革,才能确保整个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非常关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

刘典进一步解释说,近十年,先进的生产力在加速形成,在此基础上,需要去塑造与先进的生产力相对应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而且“伟大的社会革命”也需要从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角度展开,“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上来看,每个革命阶段都是在打破旧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蔡之兵指出,新质生产力对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会产生“创造性破坏”的影响。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会破坏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由于新质生产力在效率方面将大大超过旧的生产力,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市场主体和组织模式,就会以巨大的竞争优势战胜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无疑会对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替代效应。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也会为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方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更都是一个连续过程,新生产力的形成离不开旧生产力的积累和经验,新生产关系的建立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旧生产关系。从这一角度看,新质生产力也将对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新生效应。

在刘典看来,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体现了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深刻把握,促进了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通过强化理论指导、创新驱动、政策支持与系统构建,新质生产力为中国提供了向新发展范式转变的路径与方案。

地方如何行动?

2024年1月以来,包括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北、四川、重庆、湖南在内的多个省市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明确了相关支持措施。在2月各地陆续召开的“新春第一会”上,新质生产力也被重点提及。

如何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后,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提出要把握好“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用好新型生产工具”“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这三点,并提出了6个方面的政策举措,包括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加快完善新型举国体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对于如何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蔡之兵认为,关键是认清科研活动的规律,并据此来推动教育和人才体制改革。“原始创新能力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的科研体制还存在一些制约原始创新能力增强的因素。”蔡之兵表示,在此背景下,对科研活动的规律认识深度和高度,包括如何科学评价科研人员和科研成果从而避免功利化、短视化和重复化的研究,如何改善科研环境从而吸引最优秀的科研人才等内容,都是决定科研体制能否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的关键。

胡莹则表示,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智力来源,然而,我国目前形成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创新型劳动力严重不足,高端创新型人才缺乏。她建议系统分析我国各方面人才发展趋势及缺口状况,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态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学科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此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在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李政表示,纵观当下发展势头领先的领域和产业并非都是科技产业,不少是因为产业模式的创新,当中市场关系和体制机制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地方在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时,应在制度建设上着手,寻找各自优势来科学地制定政策,以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建设,导致在某些领域过度竞争和配置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简单的科技问题,是系统工程”。

此外,多位专家提到,民营企业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中贡献很大,未来也需要更多的民营企业具备相关能力和发挥作用,令民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提高。

正因如此,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格外重要。

蔡之兵表示,不断改善营商环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让国内的产业和企业能够与国际一流的产业和企业进行充分的高水平竞争,是确保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要条件。魏崇辉则指出,规则、标准的制定离不开政府,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主体应该是企业及企业家群体。因此地方政府不一定需要“亲自下场”,把握好管理和服务的介入尺度更为紧要。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不同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不同阶段。

胡莹指出,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区域不均衡的特征,以新质生产力的典型领域数字经济为例,在产业发展方面,互联网企业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而大多数省会城市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明显高于周边城市。

正因如此,各地培育新质生产力也应分类施策。魏崇辉认为,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主动申报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重大科技工程,将其作为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建设重大科技工程的过程中,构建本地特色新兴产业为其服务。在工程取得成果后,推动高水平科技转为民用实现量产,反哺相关产业。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稳定预期。”魏崇辉强调,无论是各级地方政府还是企业不要因为短视的逐利或政绩而盲目行动,“应在能力范围之内稳慎投入”。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本文记者:张馨予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