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广西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管理支队发布情况通报:8月1日上午,有网民及媒体发布视频称“会车遇奔驰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派出所民警上门要求删帖道歉”。公安机关已密切关注有关情况,现已成立工作组展开调查,感谢舆论和公众对我们执勤执法工作的监督。
这一通报显示,逼迫让路事件迎来实质性调查,这名网友所承受的委屈和压力有望得到消解。
这一事件起于微小的情境中。该网友发布的视频显示,7月22日,其与一辆奔驰车会车,他靠边避让,对方让其倒车让路,他拒绝后,驾车女子拿出证件称:“我拿证了哦。”见他还不退让,同行男子直接报出其家庭住址和姓氏。
这就相当于,你还没说什么,就被人在马路上“开盒”了。该网友怀疑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并非没有道理。
该网友主动靠边避让的细节说明,其具有较高的行车素养。至于是不是必须由他倒车让路,需要根据法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何况,若是对方车辆也设法腾出空间,相互礼让,麻烦就可能很快解决。但在现场,对方并没有从法理和情理上做出分析、以理服人,而是直接以亮证、报出个人隐私的方式施压。至此,事件本身已经发生微妙变化。让不让路已经不是讲不讲理的事,而是当事人还能不能“扛得住”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当事人对媒体记者表示,事后有民警到其父母家中,打电话称其侵犯隐私,要求他删除视频,并向奔驰女司机道歉。后当事人在其账号上发布过一条道歉视频。
一起事件,接连衍生出两起“隐私权”争议,很是少见,引人追问。奔驰车相关人员究竟是便服履职还是私人办事,“亮证报家门”究竟是公事公办、情势所逼,还是仗势欺人?涉事车主上网发视频,究竟是不平则鸣、依法监督,还是无理取闹?要求删除视频且道歉却未提自身问题,究竟是依法行事,还是步步紧逼、激化矛盾?显然,有关部门需要在对两起争议加以甄别的基础上,还原真相、作出“裁决”。
涉事网友希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处理,弄清楚对方的身份,以及如何知晓其个人信息,同时希望对方能够公开道歉。这个要求获得了众多网友的支持。即使置身事外者,也会本能地感到担忧——涉事网友的隐私随随便便就被报出来、成为让你服软的“工具”,谁知道下一个被“马路开盒”的是谁。唯有彻查此事、严肃处理,还当事人公平,方能消除公众的愤懑和疑惧。
把一件小事闹得沸沸扬扬、全网皆知,教训十分深刻。某些总以为“我们不一样”的公职人员,需要围绕转变工作作风的命题好好补一补课了。
来源:现代快报/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