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关键期,成本管控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命题。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十三工程处(以下简称"中煤三十三处"),作为深耕行业70年的建筑铁军,从1953年淮南煤矿建井公司起步,扎根宿州、辐射全国,历经两淮、晋陕蒙新等地的特大型煤矿建设,到如今业务拓展至民建、公建、工业、商业等领域,承建大批地标工程及安居、生态、智慧项目,一路书写着成本管控的进阶篇章。
直面痛点,开启成本管控变革
中煤三十三处多年来载誉无数,荣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及各类优质工程奖。然而,随着企业发展,一些成本管理的痛点逐渐凸显:项目间测算标准不一导致数据失真,人工分析为主易受主观因素干扰,传统统计模式效率低下……这些痛点如同枷锁,制约着企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2023 年,以"构建动态企业定额体系"为突破口,打造属于自己的 “成本标尺”,通过制度考核、组织协同与数字化工具的三维驱动,打造覆盖"投标测算-过程管控-成果检验"的全链条闭环。
多维举措,构建全链条成本管控体系
为实现成本管控目标,中煤三十三处打出了一套漂亮的 “组合拳”。
制度考核:筑牢精细化管理的根基
自2022年起,中煤三十三处陆续出台《项目成本管理办法》《经营绩效考核细则》等制度文件,将项目经营效果纳入项目经理考核的"硬指标",形成"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机制。这一举措不仅明确了成本管控的责任主体,更通过制度刚性约束,推动全员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优化"。
组织协同:多部门联动的"成本专班"
为破解数据孤岛问题,企业成立跨部门"成本管控专班",联动技术、采购、财务等核心部门,历时半年跑遍7个省份的在建项目,采集3000余组实测数据,最终梳理出符合企业实际管理水平的动态定额库。同时,创新融入党建引领:通过"一点提升法"挖掘成本优化点,"每周一课"培训成本管控技能,"每月一研讨"复盘项目数据,将党建与成本管控深度融合。
人才培育:分层分类的精准赋能
针对不同岗位需求,企业推行"层级化分类培训":为项目经理设计"成本策划与风险管控"课程,为预算员开发"定额验证与测算应用"实操训练,为材料员定制"供应链管理与价格预警"专项培训。累计开展10余场次培训后,项目预算员的成本测算效率提升300%,真正实现"人岗匹配,技能赋能"。
科技赋能,提升成本管控效能
在数字化浪潮中,中煤三十三处构建了"三层架构"的企业成本数据体系:
底层基础字典:统一材料、工序、分包等编码规则,确保数据标准一致;
中层数据资产:建立动态更新的企业定额库(覆盖房建、煤炭地面建筑等板块)、材料价格库(实时对接市场数据)、分包商数据库(集成历史合作价格);
顶层应用平台:依托"测核一体化平台",实现清单拆分AI辅助、材料价波动自动预警、定额智能匹配等功能,将成本测算周期缩短50%,为成本管理工作大大提质增效。
成效显著,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一系列成本管控举措,中煤三十三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标准统一:企业成本策划标准落地,所有项目执行同一套数据规范,过程文件自动沉淀为复盘素材,形成"策划-执行-总结"的闭环
数据资产化:动态定额库、材料库等数据资产成为管控抓手,目前已在全处在建项目100%上线应用,结合成本测算软件,指导标前测算、目标成本编制、分包招标、过程核算等关键环节。
①标前通过对比同类项目工料机消耗量,预警异常成本指标,结合动态价格信息库,支持差异化报价策略,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提升中标概率,例如宿州市中医医院项目,中标时就锁定了一定的利润率,施工中过程管控最终实际成本比计划还结余了 74.3 万元;
②标后测定目标成本,通过建立定额工料机要素与成本费用科目的映射关系,优化劳务分包模式或材料采购策略,识别超支风险点,多项目间横向对比,确保最终目标成本测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③过程成本分析阶段按月度归集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产值收入进行三算对比,指导成本分析会,同时将实际成本结算数据反哺至企业定额库,指导企业定额含量和价格更新。
以赛促练,迈向行业标杆
2025年,中煤三十三处将继续参加" 2025全国施工企业成本管控 数字化大赛"。期望借此检验动态定额体系实战能力,与同行深入交流,对标学习先进理念和做法,进一步提升自身成本管控水平,为企业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中煤第三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第三十三工程处)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