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已经卖掉了85座万达广场:“越卖越穷”的背后根源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464) 2025-10-03 22:22:44

对于王健林和万达来说,近几年的生意主题就是一个字:卖。

或者三个字:卖、卖、卖。

再或者两个字:化债。

最近王健林和万达被限高,又突然取消限高,这件事具体的原因其实并不重要。

因为截至目前,万达集团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涉及金额合计约52.62亿元,以及47条股权冻结信息。限高只是这一系列财务问题当中的一个水花罢了。

“卖卖卖”惨烈程度如何?2025年初以来,王健林已经出售55座万达广场。再加上2023年出售的4座万达广场、2024年出售的26座万达广场,共有85座万达广场,已经被王健林卖掉了。

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广场大约为300座,也就是说,王健林还有200来座万达广场可以卖。

除此之外,万达的轻资产也在陆续上架售卖,包括万达电影、旅行社和酒店业务等。

卖了这么多,怎么还是被债务问题紧逼?万达的财务状况究竟是如何一步步走到这种严重程度的?

看表面的话,王健林目前的境况是因为房地产下行的大背景——泥沙俱下的时代,能全身而退的人不多。

但是细细看来,王健林从十几年前开始就已经走向了一个战略性的改变,正是这种战略的转向,让他一直没有找到万达企业真正的护城河,反而“一错再错”,深陷债务深渊。

这种经历不仅是关于一个商业巨子的故事,也对我们普通人很有启发,今天我就来聊聊,王健林的连续犯错根源到底在哪里。

王健林到底是谁?当我们回顾他的商业之路就会发现,他其实一直都不是“纯地产商”,而是一个“钟情于文化产业的地产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足球刚刚职业化,1993年,万达集团成为大连足球队的赞助商。那时的王健林还只是一个地方性的地产商,但他很快就发现了足球的商业价值。

王健林已经卖掉了85座万达广场:“越卖越穷”的背后根源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1张

万达砸钱打造“大连万达”这支球队,结果立竿见影。

球队迅速横扫甲A联赛,1994年至1998年间四夺联赛冠军,创造了55场不败的神话。那是中国足球最辉煌的时代,也是“大连万达”最响亮的时代。

据媒体统计,王健林当年在足球上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按当年的物价水平,这可是吓人的巨额支出。但他并不在乎,因为足球带来的品牌效应,直接反哺了房地产——大连楼市火爆,万达项目一售而空。

然而,1998年因一次裁判争议判罚,王健林愤然宣布退出足球。他痛骂足协“黑暗”,彻底抽身。

这就是王健林的性格与风格,正如他所喜欢的崔健——用摇滚式的方式进入。他不惜代价追逐梦想,却突然用情绪化的方式退出。

要么是舞台上的主角,要么就彻底离开,这种性格特质,后来在万达的院线、文旅、海外并购中反复上演,也成了王健林版本的“性格即命运”。

2004年,第一家万达影院在长春开业。王健林敏锐地看到:随着城市化和中产崛起,看电影将成为中国人的刚需。

于是,万达开始疯狂扩张影院网络。

到2009年,万达已经是全国票房冠军,之后连续八年蝉联第一。2017年,万达电影的票房收入占全国总票房的14%,一度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绝对霸主。

但王健林的野心不止于国内,他的真正愿景是“主宰世界电影”,创造“万达文娱宇宙”。

王健林已经卖掉了85座万达广场:“越卖越穷”的背后根源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2张

2014年左右,恰逢中国房地产如日中天,但这时候,擅长未雨绸缪的地产大佬们都纷纷开始考虑:房地产很有可能快要到顶了,必须提前求变,以防未来房价以及杠杆率可能到顶、下行所带来的风险。

王健林当然也早就在未雨绸缪,他的“文娱宇宙”野心就成了万达系最好的转型新出路。

另外,王健林也早早确立了一个战略:用万达广场的商管租金等轻资产比例的上升,来取代地产这样的重资产所带来的“尾大不掉”风险。

他在公开场合不止一次地提到,未来万达仅仅依靠商管租金收入,就可以实现充裕的现金流。

然而,万达的“文娱梦”和“轻资产战略”,遇到了“滑铁卢”。

王健林已经卖掉了85座万达广场:“越卖越穷”的背后根源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3张

在顶峰时期,2012年的万达以26亿美元收购美国AMC院线、以2.6亿欧元收购欧洲第二大院线欧典、又花3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赫伊斯。

那几年,万达一度掌控全球最多的银幕数量,确实有了“全球影业霸主”的雏形。

2016年,王健林在接受采访时自信地预言:要让上海迪士尼乐园在10到20年内无法盈利。

这样的“惊天狂妄之语”,正是他的巅峰时期写照,也是他的巨大野心真正暴露的时刻。2016年的万达,的确已经是跨越文旅地产、影视制作、电影放映业务于一身的娱乐巨头。

但也正是在那其后,王健林的事业走入了深渊。

从2016年开始,万达的目标是全力发展轻资产,减少重资产的负债累赘,因此它的地产收入开始下滑,这时候必须要有轻资产的蓬勃发展来填补收入减损,实现过渡。

但接下来10年,万达的轻资产之路在两方面受到重挫。

首先是上市之路的挫折所带来的三次对赌协议失败。

2016年,万达因为高杠杆的房地产模式,已经产生了4200多亿的负债。这时它选择从港股退市,计划在A股上市并与投资者签署了对赌协议。

根据这次对赌协议,万达必须在2018年8月31日之前在内地实现上市。如果未能如期完成这一目标,万达将面临最高达400亿港币的股权回购赔偿。

2018年,王健林第二次“对赌”,这次他将万达13%的股权(340亿元)出售给苏宁、腾讯等,承诺是万达要在2023年10月31日前完成A股上市。

2021年,第三次对赌又来了,情况还是类似。

关键问题在于,这三次对赌,王健林都因为没有按承诺实现公司上市,斥巨资才解除了对赌协议。

在这三次对赌中,万达就已经开启了卖卖卖的模式,才得以偿债。因此这成了万达的真正转折点——后来万达的“债务巨坑”,就是一次次的对赌失败所埋下的。

对赌的背后,则是其文娱产业、轻资产转型成功的愿景,但很遗憾,并没有实现。

同时,海外项目的融资问题也开始显现,公司资金链安全受到严重影响。

王健林已经卖掉了85座万达广场:“越卖越穷”的背后根源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4张

在这期间,还有两件事对万达影响很大。

2020年疫情突然发生,全球电影院都不得不停摆。2020年,本文前面提到的万达收购的海外院线AMC市值暴跌,万达电影也因此而巨亏。

当然,不管是商场还是娱乐城,也都受到了波及影响。

万达的电影投资也一直不顺,以至于中国儒意后来“蛇吞象”收购了万达电影股权——2024年,儒意全面接管万达电影,王健林也不再是万达电影的实控人。

林林总总,也只能理清楚王健林这些年所经历之大概。

抛开纷繁复杂的细节,王健林与万达究竟何以至此,我想可以总结为两点:

首先是内部战略原因:王健林从商一开始至今的“文娱梦”,存在认知错位——10到20年赶超迪士尼这种远远脱离现实的目标,说明万达在文娱产业布局上本身就存在战略问题。

迪士尼的护城河极深,它根本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娱企业或者游乐场,而是依托在美国极其强大的文化输出上,拥有百年积淀,是一个真正的“全球娱乐帝国”。以万达的底蕴和中国文化产业在全世界极其有限的影响力,想要短期内赶超迪士尼,太难。

轻资产转型不顺,旧的重资产又失去了银行贷款这个“活水”,现金流吃紧就成为必然。

所以,搞了多年的轻资产,最后还是得依靠出售重资产才得以续命,这也成为万达转型一个悲凉的注脚。

其次是行业原因:高杠杆模式的房地产,从2016年开始就弊病丛生。万达尽管从那时候起就开始断臂求生,一路卖产业卖到现在,依然在当年高杠杆留下的泥潭中挣扎,这也是房地产整体状况的一个缩影。

作为我们普通人,其实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当一个人想要转行、跳槽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旧的经验和资源积累,过快地另起炉灶,否则风险会很大。

另外,“人只能赚到认知以内的钱”也是很重要的,当王健林喊出“10到20年让迪士尼赚不到钱”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故事的走向。

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个人,保持谦卑、务实、清醒的自我认知,永远都是最好的“避坑之道”。

来源 | 黑噪音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