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纬新材直接就不装了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577) 2025-11-27 11:02:07

11月25日晚间,上纬新材发布公告,宣布选举彭志辉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在互联网上,这位1992年出生的年轻人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稚晖君"。

凭借自制机械臂、自动驾驶自行车等硬核项目,"稚晖君"在B站收获了283万粉丝,被网友亲切地称为"野生钢铁侠"。如今,这位33岁的技术极客正式成为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一把手。

作为2025年资本市场最受瞩目的标的之一,上纬新材自7月9日至11月24日股价累计上涨1373.78%,根据公司公告披露的数据,这使其成为年内首只十倍股。

股价飙升的导火索,是智元机器人宣布收购上纬新材控股权。而彭志辉的另一个身份,恰恰是智元机器人的联合创始人、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01

回溯彭志辉的履历,本硕均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的他,第一份工作是在OPPO研究院担任算法工程师。

2020年,经过七轮面试的层层筛选,彭志辉成功入选华为"天才少年"计划,加入华为计算产品线昇腾部门主攻AI边缘异构计算。在华为工作两年后,他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离职创业。

2023年2月,智元机器人宣告成立,彭志辉出任联合创始人兼CTO。这家公司此后的扩张速度令人侧目,成立不到一个月就完成天使轮融资,当年内连续斩获四轮投资。

公司成立仅半年,便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到2024年一口气推出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年底还开源了百万级真实机器人数据集,今年初更是率先实现1000台机器人量产。

与公司发展节奏相呼应的是,智元收购上纬新材的交易同样推进迅速。7月8日公告披露收购计划后,智元系通过"协议转让+要约收购"的组合模式层层推进,9月22日完成协议转让股份过户后合计持股29.99%成为控股股东。随后启动的要约收购于11月6日完成交割,智元系持股比例升至63.62%实现绝对控股,前后历时约四个月,总成本约21亿元。

随彭志辉一同进入董事会的田华、周斌、姜青松、钮嘉等人,均与其在华为或智元机器人有深度交集。从公告披露的分工来看,公司日常经营由全职高管团队负责,田华担任CEO兼法定代表人,周斌任联席CEO兼CTO,而彭志辉本人仍在智元机器人任职,不在上纬新材担任董事以外的行政职务。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在把控战略方向的同时保持经营团队的连续性。

02

资本市场对这场收购报以极大热情,但风险信号同样不容忽视。据公开数据,上纬新材当前市盈率高达354倍,而同行业均值仅为24倍。

与此同时,上纬新材最新收盘价118.97元,与智元要约收购价7.78元之间存在近十倍差距。

然而基本面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根据上纬新材2025年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2.79亿元,同比增长16.6%,但归母净利润6054.77万元,同比下降6.92%。

更关键的是,上纬新材在多份公告中反复强调,其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尚处于产品开发阶段,尚未实现量产及规模化销售,预计不会对2025年业绩产生正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上纬新材的主营业务其实并未改变。这家成立于2000年的公司,一直专注于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的研发生产。

一家风电材料企业因机器人概念而估值飙升至行业均值的十余倍,股价与业务之间的脱节肉眼可见。

对此,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指出,智元通过要约收购和董事会换届获取治理层面影响力,属于常规资本运作,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双方在材料制造与机器人落地场景上能否形成实际协同。

一个小插曲或许能说明问题,11月11日,一个名为"智元上纬"的公众号曾短暂上线,发布了疑似机器人产品预热海报,当天上纬新材股价再度涨停。

但蹊跷的是,相关内容随后被删除,智元机器人官方回应称上纬新材是独立开展具身智能业务,并非与智元联合开展。

从这一细节不难看出,资本市场的想象与上纬新材业务的实际进展之间,差距依然明显。

来源| 射线Shot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