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79万,较上年增加21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坚持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开发更多有利于发挥所学所长的就业岗位,鼓励青年投身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创业,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6月15日,七贤荟第162期贤言荟语沙龙聚焦企业需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话题展开思考与探讨。
胡剑锋 大连奥远集团董事长、大连市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高新区分会会长
着重讨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特别强调了中小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中小企业往往难以提供大量岗位,这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然而,他也观察到,部分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身定位,愿意从基层做起,这种态度是值得赞赏的。在招聘过程中,他分享了个人经验,提到对大学生的期望、考虑培训成本,并强调了学校与企业合作的重要性,建议学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职场,从而提升就业率。最后,他鼓励大学生应有在中小企业从基层做起的心态,认为实践经验与稳定性对于求职者来说至关重要。
周 康 大连成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首先指出当前社会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和中年人均面临就业挑战,但大学生问题更为突出。他强调,大学生普遍缺乏直接创造价值的能力,需要通过实际工作积累经验来提升自己。因此,他建议年轻人应调整对收入的期望,选择那些能持续积累能力的工作,以增强未来的职业竞争力。他指出,在当前经济环境下,一些岗位的价值随工作年限增长而增加,公司更倾向于招聘有经验而非刚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小型创业公司难以提供足够的培训资源。他强调了跨学科人才的重要性,并认为教育体系需要改革以适应AI时代的需求,但具体实施方法尚不明确。最后,他建议家长应更多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而非仅仅追求学业成绩,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曾永春 大连博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深入分析了就业难这一复杂且长期存在的问题,将其根源归结为经济不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以及预期转弱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他指出,根本性问题在于就业岗位的严重不足,这一现象随经济总体趋势恶化而愈发严峻,尤其在疫情的长期影响下,预计到2024年,中小企业将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进而加剧就业难题。他严厉批评了当前教育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特别是在技术飞速进步的背景下,如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未能及时调整,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实际工作技能。他强调,解决就业难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重建信心,推动教育改革,并提升个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他提倡跨学科学习,鼓励大学生正视就业挑战,视之为积累经验和观察社会的宝贵机会。以一种既乐观又现实的态度,他期待三中全会能带来积极变化,并呼吁对教育体系和就业市场进行深刻反思与必要调整。
董 重 英特工程仿真技术(大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
她认为对于高学历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迫使企业提高招聘标准,甚至出现薪资竞争白热化的情况。还讨论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挑战,提及教育与产业需求不匹配、自动化岗位减少、企业成本压力增大等因素,以及学生对大厂和稳定工作的偏好。分享了通过实习、提高自身竞争力、适应市场变化等建议给应届毕业生,强调了积极求职心态和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一个成功转行的例子,强调了认清个人职业目标和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呼吁教育和产业界共同改善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
赵丙文 伟岸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深刻剖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强调了与往年相比,今年大学生就业的担忧程度显著提升,主要源于总体需求的严重不足及现有毕业生与企业需求之间的供需倒挂现象。他指出,尽管大学生数量庞大,但他们的能力水平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明显脱节,加之经济下行压力,企业招聘变得更加谨慎,减少了对新入职大学生的培养意愿。企业内部也采取了更为严格的优化措施,以应对高成本和低流动性的挑战。此外,他认为应正视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鼓励大学生提升自我,以适应未来就业环境的变化。
刘盛花 大连领科人力资源研究院院长
她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高学历毕业生对就业的高期待与现实需求之间的落差,以及企业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与应届生普遍竞争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她强调,虽然存在就业难的普遍问题,但优秀的人才依旧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机会。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招聘时更看重应届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尤其是态度的正面性。建议大学生应注重终身学习,打破专业边界,增强自我认知,勇于尝试新行业,以及在求职过程中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简历和面试技巧的提升。她还强调了实习经验的重要性,并认为大学生应主动探索未来职业道路,以实现个人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匹配,强调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需要从提升个人能力、调整就业期望以及企业加强与高校合作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