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网讯 经过七年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在今年12月正式启动全岛“封关”,届时海南岛内进口零关税商品比率将大幅提升,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大。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海南省“一二把手”,星期三(7月23日)在发布会上介绍海南自贸港建设情况。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昌林宣布,经中共中央批准,海南自贸港封关将在今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
“封关”是一个海关术语,即海南全岛成为一个“境内关外”区域,岛内可享受零关税等优惠政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12月18日召开,这次会议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王昌林说,选在这天启动封关具有重要象征意义,也展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他指出,封关后,海南自贸港的“零关税”商品比率将由21%提升至74%;在海南加工增值达到30%的商品,可免关税销往中国内地;85个国家的人员可免签入境海南。
此外,零关税商品覆盖面也将显著提高。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封关后零关税商品范围将由目前的1900个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约占全部商品税目的74%;政策享惠主体范围也将扩大,基本覆盖全岛有实际进口需求的企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等。
中国官方2018年4月宣布在海南建设自贸试验区,2020年出台方案并制定发展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自贸港政策制度体系;到2050年,建成国际级自由贸易港。
海南省委书记冯飞透露,过去五年,海南实际使用外资1025亿元,年均增长14.6%;新设外资企业8098家,年均增长43.7%;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年均增长31.3%和32.3%。
日本创价大学教授林大伟接受采访时说,通过建设自贸港,海南旨在增加国内外旅游人数、鼓励外国投资重新流入中国,并复制香港的经验。
林大伟认为,如果成功,海南可以成为服务经济、酒店业和旅游业的典范,供中国其他地区借鉴;但在当前反全球化势力、中美贸易战、区域国家激烈争夺旅游资源的形势下,海南将面临不小挑战。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陈波受访时说,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零关税商品范围,相比过去是“巨大的放开”,但与香港和新加坡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陈波指出,过去五年,本区域内许多志同道合的国家形成了自贸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不断升级,亚细安—中国自由贸易区3.0版的升级谈判已完成,这类协定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海南自贸港的开放优势。
他也指出,海南经济体相对较小,因此在当地附加值超过30%的产品可享受在中国境内市场零关税,这一项政策非常有吸引力。但在自贸港形成后会扩大到什么程度,仍有待观察,开放的效果预计也不会立竿见影。
陈波认为,在当前贸易不确定因素加深的背景下,关键在于海南的开放程度能否体现出特殊性。“如果它审时度势,加快开放力度,那么对于自身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就会很明显。”
他说:“另一方面,如果海南的开放是平稳的,没有出现太多政策波折,能被成熟复制推广到全中国,代表中国下一步的开放。那么它对于中国经济开放、改革,甚至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就会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