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的资本市场正在见证一个耐人寻味的变化:美元的主导地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几十年来,美国国债几乎是全球资金的避风港,但随着美国财政赤字的不断膨胀与债务规模的攀升,这种“无可替代”的光环正在褪色。与此同时,亚洲及亚太地区的本地货币债券市场开始崭露头角,成为国际投资者的新选择。
数据背后的信号
根据标普道琼斯指数研究,截至2025年6月,iBoxx ABF泛亚洲指数上涨8.13%【1】,iBoxx ALBI亚洲本币债券指数上涨7.66%【2】,澳大利亚和日本市场分别上涨9.60%和6.40%。相比之下,美国国债指数的涨幅仅为3.77%。更有意思的是,过去十年,亚洲债券指数与美国国债的相关性仅在0.43到0.52之间,这意味着它们并不会与美元资产同步波动。这种低相关性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在全球资金寻找分散化的时代,亚洲债市正在具备战略意义。
机会:分散化与复合收益
亚洲债市的吸引力并不只在于票息收益。2025年以来,本地货币的强势为债券回报增添了另一重保障。新加坡元、韩元和泰铢对美元的升值,让投资者获得了“利息+汇率”的复合收益。这种双重回报的组合,在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中并不多见。
大趋势:去美元化的实质化演进
所谓“去美元化”,并不是一夜之间美元地位的崩塌,而是逐步的资产多元化过程。从资金流动来看,越来越多的主权基金和机构投资者,已经在重新分配全球债券资产,把部分配置转向亚洲本币债市。这一过程意味着,未来的全球资本市场将呈现更加多极化的格局。
亚洲债市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全球经济格局变化下的必然结果。它既反映了美元避险属性的相对弱化,也体现了区域内市场吸引力的增强。在去美元化的趋势推动下,亚洲及亚太区本地货币债券市场或许正在成为新的“全球资金锚点”。
想了解更多研究细节,请访问标普道琼斯指数中文官网,获取《亚洲及亚太区本地货币固定收益资产迎来大利好?》完整报告。
资料来源:
【1】iBoxx ABF 泛亚洲指数旨在追踪中国内地、香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泰国这八个亚洲本地债券市场合格证券的表现
【2】iBoxx ALBI 指数旨在追踪中国在岸、中国离岸、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和泰国这 10 个亚洲本地债券市场合格证券的表现
本博客所载文章仅为提供意见,并非建议。请阅读我们的免责声明。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