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反天罡,这个世界终于颠成了我不认识的模样。
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文章《抄袭可耻,比抄袭更可耻的是沉默》,谈到最近文学圈频繁传出的抄袭现象。
我在那篇文章里,只总结了博主“抒情的森林”指出的几位抄袭者。可这段时间以来,更多的网友扒出了更多的抄袭作家和抄袭作品,而且大多都曾在《收获》《花城》《人民文学》《钟山》这样的大刊上发过文章。
当代80后以后的作家中的抄袭现象,真的是触目惊心。
面对指控,大部分作家保持可耻的沉默,只有少部分还有点回应。
最有意思的回应,是下面这两位。
第一个是丁颜。
作家丁颜在朋友圈承认“句子查重一致”,但反驳,“如果一致就一定是抄袭,那对大地上所有相似的解读都是在互相抄袭”。
更让人不解的是,她的作品就是在故意隐瞒来源,但她却信誓旦旦地说,“抄袭是道德行为,取决于意图——是否故意隐瞒来源”。
如此气急败坏,如此振振有词,连曾经盛赞丁颜会是“我们在未来十年最可信赖的作家之一”的评论家张定浩,都发朋友圈表示不解。
我以为这个回应已经够颠了,谁知道昨天看到封面新闻的报道,又有一位回应了,她就是周婉京。
前两天,作家周婉京,在网上发帖,留下多句暗示轻生的语句:
“今天选择在冲绳跟大家告别,说不上什么原因”
“有这样一个现世,我不想有来世”
“周婉京(1990—2025)”
还对数位朋友和亲人做了告别。
同时,其社交媒体的资料介绍中,也写有“我的死,是我个人的选择,与旁人无关。”
还好记者已经从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将台派出所得知,目前周婉京情况良好,她母亲在陪着她。
看到这种回应方式,我感觉无比荒唐。
丁颜说“别想用这种方式想把我们掩埋”,周婉京说“在我走后,请不要开盲盒我的家人、朋友、同事、学生和学校……否则我做鬼也会回来找”。
抄袭者竟然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这个世道也真是让人看不懂了。
还好,有布鲁诺·舒尔茨的翻译者、作家陆源老师出来发声,还不至于让人太绝望。
因为一些私人原因,我本来不打算就这个话题再说什么的。但看到当代的文坛被这些抄袭惯犯搞得如此乌烟瘴气,作为中文系的毕业生,我有些话不吐不快。
因为关心,下面的话有些情绪化,请见谅。
第一、到现在,还在讨论结构和表达雷同的句子和句子群是不是抄袭,真的有一种巨大的荒谬感。
如果不是抄袭,怎么做到句子结构一模一样的?一个地方的句子结构类似,另一个句子结构也类似,这个句子是巧合,另一个句子也是巧合?天底下怎么有那么多的巧合?有的句子甚至和原文一模一样,或者只改了几个字,这不叫抄袭,又叫什么?
丁颜说得好,抄袭是道德行为,取决于意图——是否故意隐瞒来源。可是,被指抄袭的这些所谓“作家”,有任何一个人,明明白白把来源写在文章里吗?
我就问一个问题:这些作家是怎么做到句子结构和表达和前辈作家的作品几乎一样的?他们是靠最强大脑记下来的,还是翻开原著查找的?当他们靠记忆或靠翻书而写出“异曲同工”的句子的时候,他们难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当他们有意识地写得和前辈作家一样时,他们不是在抄袭,又是什么?难道“抄袭”在我们中文里的意思,已经被这些妙笔生花的作家改变了原意吗?
第二、“一部十几万字的作品只有几句话相似,算不上抄袭”,这种论调站不住脚。
张定浩老师说得好,“文学就是从字句开始的”,那些句子明显是刻意对照他人文本写的,且三四个句子的排列组合完全一致,甚至不止借鉴一个作家,而是大范围地模仿摘抄(看看上面丁颜的《有粮之家》,一篇文章就摘抄了那么多作家)。
“并不能因为相似之处少,或是在作品中所占比例小,就淡化这种行为的严重性”
张定浩老师进一步指出,真正的致敬,或者受影响,真正受一个作家影响,影响的是作品的整体风格,是作品的语感。
请不要再拿占比小来胡搅蛮缠。
第三、有些人试图把所谓的“抄袭”的裁定权,交给法律,好像法律没判决就不能说某人抄袭。
法律当然是一种方式,可问题是,法律只是最低的道德要求,遵纪守法只是基本要求,书写人类灵魂的文学,要求应该更高。
而且,在我国的法律框架内,文学作品抄袭案件的诉讼主体为著作权人及其合法继受者,且诉讼过程漫长且痛苦。很多被抄袭的对象,要么是早已作古的作家,要么不屑于或不愿意起诉。用法律做挡箭牌,就是在钻法律的空子,把法律当成逃避批评的挡箭牌和遮羞布。
不要试图拿法律的标准,去界定文学事件。不要拿低标准,去回应高标准的争议。都是玩弄文字的人,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
第四、批评不是网暴,不要试图转移视线,把水搅浑。
对作家作品抄袭的鉴定和质疑,是文学批评之一种,是再正常不过的行为。它针对的是文本,而非作家这个自然人,和以人身攻击为目的的网暴有着本质区别。
这股“鉴抄”浪潮中,可能确实存在某些人言辞激烈,让被质疑的作家产生了“网暴”的感觉。但这不是他们逃避质疑的理由,该面对的正当质疑,不能因此而改变。
另外,这个事情的重点,应该在网友列举的抄袭证据是不是成立,有没有道理,至于鉴抄者是为了蹭流量,还是打压谁,根本就不应该在考虑之列。
他人即使目的不纯,也并不构成作家否认抄袭的证据!望周知。
第五,批评不是要逼作家自杀,也没有人要逼作家自杀。
网友发帖、质疑、讨论,只是希望这些作家能够勇敢地站出来回应,拿出作家的责任与担当。
如果觉得自己没抄袭,就和读者对峙。如果认为自己抄袭了,出来道歉,并承诺以后不再抄袭。
很多读者花了真金白银买了杂志,买了书,他们看到自己曾经喜欢过的作家,感动过的作品,涉嫌抄袭了,他们有权利发表自己的质疑和感想。
试图以“自杀”的形式来逃避批评,规避责任,堵住质疑的嘴巴,是用极端事件掩盖核心问题,是耍无赖,是撒泼打滚,是道德绑架,是情感勒索。
试图“自杀”,更是对自己、对家人、对喜欢自己的读者都极不负责任的表现!
是不是抄袭,不是有没有“自杀”说了算的。
第六、人好不代表就不抄袭
某个作家真的很努力,真的很有才华,性格真的很好,对人真的很nice,都可能是事实。
但抄袭也是事实。
没有人要否认你的努力,你的才华,你的性格,你的为人,但抄袭了就是抄袭了!没有人不给他们机会,是他们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和真正的问题!
这样的基本逻辑,还需要再强调,真的是讽刺!
第七,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有批评的豁免权,即使他死了。
只要面向公众写作,就得接受批评,这应该是不言自明、无需多言的基本常识。
如果只接受赞美,不接受批评,那么请自己写给自己看,那样就不会有任何人批评你!
最后还想说一句,要不是这起事件,我竟不知,不抄袭什么时候成了这么高的要求了?
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抄袭,我的惊讶还在其次,竟然还有那么多人为抄袭者洗地叫屈,仿佛他们才是受害者,真是奇哉怪也,匪夷所思!
以上。
作者| 魏春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