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网-izongheng.net】近日,高盛、摩根士丹利(大摩)等多家国际投行密集发布报告,上调对中国股市和人民币资产的预期。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趋于一致,“重估中国资产价值”正成为全球资金配置的重要趋势。看好中国经济、增配中国资产,已成为当前国际资本市场的主流观点。
据《经济日报》报道,高盛在最新研究报告中指出,受人民币走强及企业盈利改善的双重推动,维持对中国股市的“增持”评级。高盛中国股票策略分析师付思表示,目前全球资金对美股的配置比例已处于历史高位,而中国资产在全球投资组合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这为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提供了空间。
摩根士丹利则上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及股指目标的预期,认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新兴科技企业的崛起,是推动中国股市结构性改善的关键因素。该行指出,当前外资在中国市场的配置比例仍然偏低,若人民币延续升值趋势,将进一步吸引中长期资金流入。路博迈集团也在最新展望中将中国市场评级上调至“超配”。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策略团队认为,中国权益资产有望在下半年跑赢海外市场。原因之一是中国政府对科技成长行业的大力支持,使得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对长线资金具有较强吸引力。
外资的乐观情绪正转化为实际行动。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外资净增持中国境内债券109亿美元,处于较高水平;4月下旬起,外资对境内股票也转为净买入。包括摩根士丹利、宏利等多家外资机构也以自有资金增持旗下中国股票型基金。
外资机构也高度关注中国科技民营企业的发展潜力。高盛在最新发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回归》报告中,将阿里巴巴、小米、比亚迪等企业比作中国版的“美股七巨头”,认为这些企业在市值和竞争力方面正实现突破,有望重塑全球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认知。
此外,中国政府持续出台支持资本市场和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也显著提振了外资信心。目前,A股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上市公司中,科技企业占比已提升至27%,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
据悉,中国正持续推进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今年初发布的《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及新修订的《外商投资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降低了外资准入门槛。近期,淡明、安耐德等多家外资私募机构已完成基金管理人登记。中国证监会也表示,将加快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提升外资进场的便利性与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