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大疆,打响价格战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2701) 2025-10-13 22:08:54

千亿大疆,打响价格战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1张

“大疆一直是一家有危机感的公司,现在危机也确实正在到来。”核心业务触顶、市场份额下滑,腹背受敌的大疆走起促销老套路,管用吗?

作者:杨一轩

编辑:陈涧

设计:岚昇

大疆的一则降价通知,让不少消费者措手不及。

10月8日,这家去年营收约800亿的企业突然宣称,自次日起对多款产品大幅降价,如上市刚一年的Osmo Pocket 3云台相机,标准版直降700元,全能套装版直降900元。

但降价没迎来好评,反而引来了大批网友指责,话题“大疆预告降价已购买消费者退货维权” 冲上微博热搜。争执的核心是降价毫无征兆,而近期线下购机者难退差价,不少人觉得被 “背刺”。

关于此次大降价的原因,猜测颇多。有人说这是大疆老套路,为清空库存迎新品,此前多款产品迭代都走这个路数。

也有网友质疑,大疆是不是迫于压力才选这种直接的降价方式。毕竟当前市场竞争激烈,以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为例,2024年影石创新、GoPro份额分别达35.6%、30.1%,而大疆的份额从2023年的19.1%降到了13.2%。

营收800亿的大疆,难道也要靠打价格战谋生了?

猝不及防的“大降价”

10月8日,大疆突然宣布产品“大降价”。

降价活动自10月9日起,为期6日;降价幅度从几百到上千元,比如户外电源Power 1000 V2直降900元,运动相机Action 4最高降价1129元,就连发布不到一年的热门产品Osmo Pocket 3云台相机,标准版直降700元,全能套装版更是直降900元。

千亿大疆,打响价格战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2张

▲大疆官方旗舰店的降价页面,图源网络

降价看似是好事,但这次却引来了一阵不满,许多刚入手大疆的消费者,纷纷表示自己被“背刺”了。

首先被调侃的是降价时机。大疆这次降价恰好卡在国庆售卖黄金期之后,精准地“收割”了一批在节前和节日期间高价购入的用户,有消费者直骂大疆“吃相难看”。

再者是降价幅度。大疆产品均价普遍超过3000元,属于重决策型消费品,消费者往往在购买前已经进行过长期比价,对价格稳定性有着高预期。此番却是在短时间内,部分产品就经历直降近四分之一的价格浮动。

但真正点燃消费者不满情绪的,是线上线下售后政策的“双重标准”,核心矛盾直指线下门店拒绝补偿。

按照大疆官方规则,线上门店部分产品支持“30天无理由退货”与“7天价保”,近期购机的消费者可凭此申请退差价或退货换新,可不少消费者反馈,自己向线下门店提出诉求时,大多遭到拒绝,

据第一财经报道,一名用户于9月14日在桂林一家大疆授权体验店购买了Pocket 3,距今不足1个月。他表示,购买时已同店员确认了大疆产品通常不降价,所以当时就购入了。可没想到,相关产品网上的价格在短时间内降了700元,他就找店员协商退差价,店员未提及购买30天内可退货,目前尚未反馈解决方案。

不过据了解,部分深圳线下门店已开放退差价服务。

有网友表示,双十一降价很正常,“新款出旧款降,无可厚非”;有用户认为,早买早享受,晚买享折扣,十一出去玩享受完了又来维权,属于是“既要又要”。

对此,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游云庭对“第一财经”表示,何时降价、降多少是企业自主经营权的问题,大疆没有义务提前较长时间公布降价计划,但从企业经营角度,降价之前做一个合理规划,避免消费者心理落差引发争议是应该的,如果做不好而引发消费者反感,是企业应承担的后果。

降价清货?

用促销“背刺”消费者,大疆并非首次。

在社交平台上,一位用户吐槽2021年11月上市的Mavic 3:这款机型上市仅半年就永久降价,等到上市满一年,固件才勉强修复完善;可刚修补好半年,2023年4月Mavic 3 Pro一推出,官方就直接下架了Mavic 3。

这让消费者觉得自己成了个“笑话”。自己辛辛苦苦一年陪着Mavic 3更新成正常产品,官方先是降价,后是直接下架,就像Mavic 3从未出现过,自己显然是被“割了韭菜”。

不过也有用户在评论区表示,新产品出了老产品没竞争力,下架了挺正常的。

这句话不假。回望大疆的大幅降价历史,不难发现,这种看似“背刺”的促销手段,可能就是大疆生存的惯用招式。

2020年左右,消费级无人机市场遇冷,很多大疆代理商在2019年都出现了堆积库存的情况,许多地方滋生起乱价售卖的现象。当时大疆新款Mavic 2官方售价7888元,代理们以6800元的低价就将产品出售了。

千亿大疆,打响价格战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3张

▲大疆Mavic 2库存,图源网络

有媒体报道,大疆官方商城也迫于库存压力,在当时展开了持续20天名为“史上最强折扣力度”的打折促销活动,产品覆盖了Mavic航拍机、Osmo云台、运动相机等大部分产品。

一位数码卖场的商户表示,“你见过哪家商场做打折活动会做20天的?就是变相降价清货又不方便直说而已。”

而大疆的产品降价,也总是伴随着产品上新。2016年11月,距Phantom 4上市半年时间,其标准版从8999元永久调至6999元,为的就是给9999元起的Phantom 4 Pro让路,且Phantom 3到Phantom 4的迭代也存在着这样的规律。此外,Mavic Air 3的降价也异曲同工,就是配合新一代产品Mavic Air 4或更高端型号的推出。

在这一规律下,也不难理解明星产品Osmo Pocket 3的大降价,或许就是先清了库存,为即将发布的新一代产品Osmo Pocket 4做准备。网上也有许多传言称,现在买什么Pocket 3,马上就出Pocket 4了。

腹背受敌

也有观点认为,大疆选择大幅降价的另一种可能,是想用最直接的方式拉高销量。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业内人士分析称,大疆选择在“双11”前夕启动降价,是消费电子企业常见的销售策略,旨在拉动销量和市场份额。但这也让人疑惑,难道大疆还要用这种“掉价”的方式来拉高营收吗?

要知道,这几年大疆的势头十分迅猛。营收仍几百亿地涨,从2022年约300亿元,到2023约500亿元,再到2024年直接触达800亿元。同时,2024年大疆消费级无人机全球市占率超70%,市值更是到达1600亿。

但就这样的千亿大疆,好像也有自己的焦虑。据观察者网报道,一位行业人士称:“大疆一直是一家有危机感的公司,现在危机也确实正在到来。”

大疆的第一个危机,是自己核心业务的发展瓶颈。大疆创始人汪滔早在2016年就曾表示,无人机市场即将接近饱和,大疆的收入达到200亿元便要触顶。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的增速从2020年的45%骤降至2024年的18%,降幅超六成。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的增速仍在接下来几年持续走低,无人机市场的存量竞争已然到来。

千亿大疆,打响价格战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4张

▲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对无人机市场规模的预测,图源观察者网

而大疆无人机还在海外碰了壁。《纽约时报》2024年的数据显示,58%的美国无人机运营商使用大疆设备,远超第二名Skydio的12%。但如今,美国政府已多次试图阻止大疆无人机在美国销售,这也意味着,大疆或面临失去这一大海外无人机市场的危险。

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这样的核心腹地还被对手撕开了一道裂缝。影石开始进攻无人机市场,发布影翎Antigravity全景无人机品牌。要知道,影石2024年的市盈率已达114.16倍,远高于大疆的13.33倍,来势汹汹。

显然,若大疆仅靠无人机这一单一品类发展,是不能长久的。近年,大疆的产品线就从专业无人机拓展至Osmo系列等大众消费电子领域,试图寻找自己的第二曲线。

但这样的转向也意味着,大疆将要面临多线作战的困境,这也是大疆的第二个危机。

首先是增开多线的资金投入。大疆进入大众消费电子领域后,需同时推进无人机、相机、机器人等多条产品线,资金压力徒增。

不过更令人着急的,是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这块“大肥肉”的争夺战。据Frost & Sullivan报告,全球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达14%,预计到2027年,该市场规模将突破592亿元。几乎所有人都对这一市场虎视眈眈。

而大疆在这场战役中并不顺利。在手持智能影像设备市场,影石创新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28.4%增长至2024年的35.6%,GoPro的市场份额则从2023年的38.2%降至2024年的30.1%。相比之下,大疆在2023年本就不多的19.1%份额,还在2024年降至了13.2%。

这本就激烈的竞争格局,仍持续引来新的对手。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有消息称OPPO等手机厂商先后在内部立项手持智能影像设备(运动相机和全景相机),对标GoPro、大疆等产品。对此,OPPO方面回应称,已启动新形态影像产品系列,该系列新品计划于2026年内发布。

这样一看,大疆可以算是“腹背受敌”了。

然而大幅降价这样的手段,或也只能供大疆短暂回血,距离大疆真正化解危机,仍是道阻且长。

来源 | 无冕财经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