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先天性外斜视患者获救治 南昌爱尔杨秋艳助其获正常视功能


来源:纵横网 浏览量(1.0w) 2025-10-14 09:40:09

2025 年 8 月,一位被先天性外斜视困扰 36 年的方女士,在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的精准诊疗下,成功摆脱眼位偏斜难题,双眼视功能正逐步恢复正常,迎来了视觉健康的 “新生”。

多年眼疾困扰加重 求医爱尔盼转机

据了解,方女士自出生起便出现右眼向外偏斜的症状,属于典型的先天性外斜视。随着年龄增长,她的眼位偏斜问题逐渐加重,不仅影响面部外观,更严重干扰了正常的视觉功能,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为彻底解决这一困扰,方女士多方打听后,慕名前往南昌爱尔眼科医院,寻求视光及小儿眼病科主任杨秋艳的帮助。

在门诊检查中,杨秋艳主任为方女士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视功能评估。检查结果显示,方女士右眼裸眼视力为 0.8,佩戴 + 0.25DS 矫正眼镜后视力无明显提升;左眼裸眼视力 0.6,通过 + 0.25DS/-0.25DC×105° 的矫正方案,视力可提升至 0.8。更关键的是,在 33 厘米看近和 5 米看远两种场景下,方女士的眼位均向外偏斜 50 三棱镜度,这一斜视角远超常规斜视范围。同时,她的双眼二级视功能(同时视功能)和三级视功能(融合视、立体视功能)已完全被破坏,最终被确诊为先天性外斜视、双眼屈光不正、双眼弱视。

精准手术 + 术后康复 多维度助力视功能恢复

36岁先天性外斜视患者获救治 南昌爱尔杨秋艳助其获正常视功能_https://www.izongheng.net_快讯_第1张

针对方女士的复杂病情,杨秋艳主任在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后,为其制定了个性化的手术治疗方案 —— 双眼外直肌后徙 7mm,联合左眼内直肌缩短 5mm。手术过程在专业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术中操作精准,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未出现任何并发症。

术后,南昌爱尔眼科医院的医疗团队并未松懈,而是为方女士制定了完整的术后康复计划。通过术后验光配镜精准矫正屈光不正,同时开展针对性的双眼视功能训练,帮助其逐步重建受损的视功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康复,方女士的眼位已成功恢复正常,原本被破坏的双眼二级、三级视功能也进入了稳步恢复阶段,目前视物清晰度和双眼协同能力均有显著提升。

专家解读先天性外斜视: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先天性外斜视是一种发病于出生时或出生早期(6 个月前)的先天性眼病,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 杨秋艳主任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这类疾病有明显的临床特点:大多表现为恒定性外斜视,极少出现间歇性发作;斜视角通常较大,多超过 30°,单纯依靠配戴眼镜无法实现矫正;患者往往缺乏双眼单视的先天性条件,对视功能的危害极大,常伴随同时视、融合视缺失,视网膜对应关系异常等问题。

杨主任进一步解释,先天性外斜视患者多数可实现双眼交替注视,且大多无明显屈光不正,病情与屈光状态、调节功能关联度较低,但斜视角会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加大趋势。其发病原因复杂,可能与中枢性集合与分开功能不平衡、遗传因素、眼部解剖结构异常(如眼外肌位置或发育异常、中胚叶分化不全、肌鞘异常等),以及支配眼外肌的神经麻痹等有关。此外,该病还常合并下斜肌功能亢进、垂直分离性斜视、A-V 型斜视、眼球震颤等眼部问题,部分患者甚至伴随神经系统异常或颅面畸形,导致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普遍较差。

在治疗建议方面,杨秋艳主任强调,先天性外斜视的治疗以手术矫正为主,最佳治疗时机是在知觉异常(如弱视、异常视网膜对应)建立之前尽早手术,通过手术矫正眼位,为双眼视功能的恢复创造基础条件。术后需及时开展验光配镜和专业的双眼视功能训练,最大程度争取恢复双眼二级和三级视功能,帮助患者实现从 “看见” 到 “看清、看全” 的视觉质量提升。

南昌爱尔眼科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凭借专业的诊疗团队、先进的设备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已成功为众多斜视、弱视患者解决眼部难题。未来,科室将继续深耕视光领域,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眼科医疗服务,守护大众视觉健康。







THE END

版权声明:未经纵横网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必究。
特别提醒:如果文章内容、图片、视频出现侵权问题,请与本站联系撤下相关作品。
风险提示:纵横网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学习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本网站所报道的文章资料、图片、数据等信息来源于互联网,仅供参考使用,相关侵权责任由信息来源第三方承担。
本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