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迈向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临界点,中国以36%清洁能源占比、440万5G基站和全球70%高铁里程,构建了怎样的AI生态底座?标普道琼斯指数研究表明,标普中国500指数中信息技术板块年内涨幅达105%,而工业与能源板块同步走强,是否验证了“AI基础设施先行”逻辑?从标普中国A300指数到标普亚洲基础设施指数,资本市场已开始定价这场深度融合。

能源是人工智能的基石
人工智能属于能源密集型产业。中国于2011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发电国并一直保持此地位,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后者的全国发电量占比从2021年的28%提升至如今的36%。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增太阳能和风能装机容量近250吉瓦,太阳能总装机容量超过1太瓦,占全球装机容量的一半以上。
尽管已经在产业领域占据支配地位,但中国在全球基准指数中的权重却普遍偏低。以标普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严选指数为例,属地为中国的成分股占比达32%,但指数权重仅约13%。国有股权结构、较低估值水平以及历史准入限制等结构性因素,导致全球基准指数未能充分反映中国的实际产业地位。值得关注的是,该指数的多数清洁能源成分股(54%)都来自全球行业分类标准(GICS®)的公用事业板块,包括电力和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相比之下,标普中国500能源指数和标普中国500公用事业指数等本土基准指数则纯粹涵盖中国股票,精准衡量在清洁能源发电和输配等领域处于核心地位的国内企业。
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
若缺乏物流和网络支持,仅凭电力无法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国已投入运行48,000公里的高速铁路(约占全球总里程的70%),拥有全球十大最繁忙港口中的7个,同时也是全球造船业的领导者。中国数字基础设施的扩张速度甚至更快,目前已拥有440万个5G基站和超过10亿用户,5G网络覆盖范围约占全球的60%。
这些成就可通过标普亚洲基础设施指数衡量。该指数追踪亚洲地区领先的基础设施公司,其中中国成分股数量占比约三分之一,市值权重约占21%。
能源、基建与AI的融合正在重塑中国的商业图景,而资本市场是观察这一变革的最佳窗口。把握趋势,需要借助权威的工具和前瞻的分析。立即访问标普道琼斯指数官方网站,获取本文的详尽内容与数据支撑,并注册订阅我们的深度研究系列,助您在商业决策中始终保持领先。
*本文提及的标的、指数均来自公开数据,仅为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请阅读我们的免责声明。